查看原文
其他

人物| 张艾嘉:若有才华藏于胸,岁月从不败美人

念一 念念沐心 2020-08-23

点击上方蓝字,关注念念时光




张艾嘉:若有才华藏于胸,岁月从不败美人


文|念一   图|网络


1

《相亲相爱》是张艾嘉执导的第九部电影。这一年,她64岁,抛开了一直以来知性优雅的标签,饰演一个庸常、急躁,自私也脆弱的母亲。


但你会发现,她的眼中仍有光,清澈且明亮,找不到一点年老的暮气。


在这之前,是在十月微凉的上海。她接受许知远的专访,把一袭白衬衫穿得大气又淡然,聊到兴致处,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,眉眼弯弯:“创作会使人年轻,因为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。”


张艾嘉的标签有很多。


除了导演,她是还是知名的演员、编剧、歌手,并且在每个领域几乎都颇有建树。在同时代的许多都女星都渐渐淡出演艺圈之后,只有她从不封锁自己,一直在坚持事业,积累智慧,把自己活成了世人眼中的传奇。


关于张艾嘉的评价也有很多。有人形容她是“不老的少女”,也有称之为“最资深的文艺女青年”,还有人把她当成”成熟女人“的 典范,但这些,显然都不能准确的定义她。


因为她从来都是自由的,从来都在创造无限可能。


年老的张艾嘉依然有其独特的美。但与其说是岁月对其特别慷慨,不如说是她将岁月沉淀出了厚度。


无论以何种姿态绽放,其实都自成风景。


2


如果说现在的张艾嘉是优雅的、从容的,那前半生的她,则截然相反,似一朵热烈盛放的玫瑰。


张艾嘉出生台湾名门。担任空军军官的父亲在她一岁时因执行任务过世,之后她便一直和自己的外祖父、时任“中央通讯社”社长的魏景蒙生活在一起,直到13岁赴美求学。


60年代的美国,正是嬉皮士和女权运动高涨的时期。 翘课谈恋爱,当小保姆挣学杂,带着花环去中央公园参加反越游行,西式的教育环境,让她看到了更宽广意义上的自由。


在后来的采访中,张艾嘉说,留学的经历让她从小就懂得这样一个道理:你想获取什么,就要自己付出努力去争取。


三年后,张艾嘉被母亲召回台湾就读,也把hippy风格带了回来。那时的她,喜欢顶着一头比男生还短的短发,穿着超短裙,手上戴满了10个戒指,每次这样踩着木屐经过西门町时,总是能吸引大把的回头率。



退学进入演艺圈发展,是17岁的张艾嘉为自己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。因为从未受过科班训练,一开始,她只能在电视节目中扮演串场女郎,最落魄的时候,身上穷得只有三块钱。


但她从未怀疑过自己,甚至就连吃苦这件事,也看得再自然不过。”因为心里有底气在,相信自己一定拿得出成绩来。“


1972年,张艾嘉在节目中被邵氏公司相中,拍摄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《龙虎金刚》,并随后与嘉禾正式签约,正式迈入影坛 。


上世纪70年代,正是港台武侠剧的黄金时代,流行像林青霞,胡茵梦、林凤娇那样的古典美女。比较起来,张艾嘉过于洋气的长相常被认为”不上镜“,再加上她不喜欢受约束的个性,不到一年就自动向公司提出了解约。


在和许知远的采访中,张艾嘉提起这段“不怕死”的过往,自我打趣道:没办法,那时候太喜欢谈恋爱了。


这当然只是句玩笑话。事实上,正是这段过往,让张艾嘉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,并让她终于明白,如果想走得更远更久,就要用演技和实力来说话,而不仅仅只是凭青春和容貌。


1972年,入行四年后,厚积薄发的张艾嘉凭借在《碧云天》中的精彩表现,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。



之后十余年,张艾嘉一路爆发,战绩连连,连续凭借《我的爷爷》、《最爱》、《阿郎的故事》、《天长地久》等多部影片,横扫金马奖、金像奖各项大奖,成为当之无愧的双料影后。


因为无惧失败,这一路的漫长星光,终于成就了这个勇敢的少女。


   3   
关于爱情,张艾嘉从不避讳自己的浪漫多情。
或许是因为从小缺失父爱的缘故,年轻时的张艾嘉对爱情充满了浓烈的渴望。她在后来的采访中,也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曾把谈恋爱当成最重要的事。
但她的智慧之处在于,面对缘聚缘散,从不过于强求,而是把每段恋情当成经历,进而体味人生,学会成长。
爱情之于她,从来不是束缚,而是养分。
第一段六年的婚姻结束后,张艾嘉主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,“25岁的我要的太多,并不适合做别人的太太,却连累了别人。”

她喜欢有才华的男人,与“音乐才子”罗大佑也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。


他叫她”小妹“,把自己用五年时间创作出的《童年》交给她首唱。甚至专门为她写歌:我们有温暖的过去,我们有迷惑的现在,与未知的将来---



这段感情最终以分手告终,却把他们变成了彼此最熟悉的老友。


2007年,张艾嘉和罗大佑一起助阵李宗盛的演唱会。台上一个轻轻的拥抱,为所有的前尘往事划上了一个温情的句号。


该来的会走,该来的一定会来。正如爱,或许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命中注定。


37岁那年,张艾嘉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困境,顶着未婚生子的骂名,生下儿子奥斯卡,在香港娱乐圈引发了一翻轩然大波。


巨大的舆论压力扑面而来。那段时间,她甚至被妇女协会抵制,面临着事业全面瘫痪的可能。


后来在与杨澜的采访中,被小心问及:“会不会觉得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?”张艾嘉沉吟片刻后,给出了自己的回答:“当你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,就应该在精神上思想上经济上充分考量清楚,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承担这个结果。我觉得我可以,就去做了。”


张艾嘉说,当时的自己其实从未想过对方会离婚。直到一年后,孩子的父亲王靖雄意外地办妥了离婚手续,与其低调成婚。


再披嫁纱的张艾嘉,早己不是曾经为爱莽撞的少女。因为痛过,付出过,失去过,也就更懂得了该如何去珍惜。


时过境迁,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己走过26个年头,至今还在幸福的继续。



对于自己“第三者”的身份,张艾嘉不是没有愧疚。她曾公开承认:“我最不能容忍自己犯的错误就是伤害到他人,这让我一直不安。”


这些不安和思考,后来都变成了她的创作灵感,出现在了她的作品里。


20多年后,张艾嘉在电影《念念》中再次唱起《爱的代价》,一度泪流。“走吧,走吧,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。”


是啊,所有的爱都需要代价,伤痛也从来无可避免。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承担起自己的每个选择,然后放下过往,勇敢向前。


再谈及爱情,现在的张艾嘉说自己现在更憧憬有厚度的感情,那些在过去漫长岁月里积累起来的联结和回忆,不热烈,却使人温暖。


聪明如她,自然知道,无论愿不愿意,爱最终都会归为平静。


   4   


以女性的视角去发现问题,探讨情爱与人生,一直是张艾嘉电影创作的主题。


而在这条并不被商业市场认可的文艺之路上,她默默地坚持走了40多年。


其实早在80年代初,张艾嘉就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,监制并主演了许鞍华的导演处女作《疯劫》。


《最爱》是张艾嘉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,也是她的导演成名作。当女人在面对爱情和友情的冲突时,究竟会做出什么的选择?是张艾嘉试图在这部电影中所试图表达的问题。




2013年,杨宗纬在湖南卫视《我是歌手》中翻唱了电影的同名主题曲《最爱》,一曲唱毕,令无数观众惊艳又怅然。几多旧欢如梦,最后也只余一句感叹:“红颜难免多情,你竟和我一样。”


她后来的每一部电影,也无一不在坚持用女人的角度讲述故事。


《少女小渔》《20 30 40》《心动》《念念》,到新片《相爱相亲》,呈现的都是不同空间、不同时间层次的女性身上所面临的人生困惑,对欲望的挣扎,对宿命的不甘,对情爱的渴求---


文艺片很难卖座,但张艾嘉说自己想要的是能被时间留下,能经得起审视和回顾的作品。


在美国拍《少女小渔》时,她把自己完全放置在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中去感受,一度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无助的”少女小渔“;


拍完《念念》后,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,把片子看了几千遍,单是剪辑就花了9个月,一直在寻找最好的感觉;


直到现在,为了拍好《相亲相爱》里的一场戏,她单独为男女主演写好剧本,让他们事先练习吵架,为的是在情绪上找到熟悉感。



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女性心理的细腻捕捉和刻画,让她的电影总是能轻易走入观看者的内心。如同讲述一个又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,而我们每个人,都可以是其中的主角。


女人的幸福取决于什么?爱情到底值不值得追寻?我们还要不要去等待?张艾嘉一直在提问,却从不试图寻求答案。


正如她每部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一样,把伤感和无奈都化作淡淡一笑,转过身,继续用心去生活。 


事实上,人生本来也没有完美的答案,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的轨迹。但若能全力地爱过,尽情地绽放过,结果是什么,其实又有什么重要呢?


   5   


张艾嘉在她去年出版的《轻描淡写》一书中,这样写道:“生命是沉重的,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,它是可以轻描淡写的。”


不经历过繁华万千,又怎会有这云淡风轻的气度和从容?


林奕华曾如此形容她:“年轻时,她像一朵花;现在的她像一棵树,让很多人在树阴下乘凉。


张艾嘉的魅力在于,她从不停止成长。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,都能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精采,也活出了一个女人最丰盛而包容的姿态。


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阅读、创作、公益,不断修炼自己的才华和心性;面对事业和爱情,她全力追求却不强求,心中藏着无数过往,却一直把握在每个当下;她遵从内心的方向,即使失败,也从未丢失对人生的热忱和好奇。


她让我们知道,原来老去也可以是这样美好的一件事情。


因为,对于真正有智慧的女人而言,岁月从来都是试金石,会将你打磨出最耀眼的光华。


● ● ●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


作者简介:

念一,用心码字的80后女子,现居福州。煲走心的鸡汤,写有爱的文字。个人公众号 :念念时光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